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EMBA黃國峯執行長,在中文版的《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一篇文章:
【HBR導師講座】新創事業的3S策略:存活(Survive)、成功(Succeed)、永續 (Sustain)。
雖然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談如何發展成為獨角獸企業的三階段策略,我個人認為這完全可以應用在所有規模的創業者。
只要在創業過程中做好了這三件事,事業的興盛繁榮絕對可期。
這三個策略看似簡單,簡單到讓很多創業者輕視甚至忽視這至關重要的指導原則。
導致因為沒有做好這三階段各項重要工作,空有滿腔熱血與遠大的理想抱負,最終落得「壯志未酬身先死」的遺憾。實在可惜!
存活(Survive)
新創事業常常緣起於一個偉大的理想,創業者與創業團隊朝思暮想著能夠以一個前所未見的創新商業模式來改變世界。
看看蘋果、谷哥、亞馬遜等,我們應該見賢思齊,有為者亦若是。然而企業創立之初,絕大部分規模都很小。
此時,存活才是企業追求的唯一策略目標。
請不要誤會這裡並不是說創業者不應該有遠大的目標,只是企業若無法在創業初期存活下來,再大的夢想也都只會是空談。
企業草創期創業者所面對的根本挑戰往往在於缺少財力、人力、智慧財產、技術、經銷管道等。
此時存活階段的策略重點在於,是否能針對市場區隔的需求發展下去,並設法從外界獲得更多資源來擷取機會。
當原計畫不可行,要能夠迅速調整以反應修正後的計畫。
因此,彈性調整以求生存是存活階段的重要策略精神,創業者要能習慣一邊應付(彈性調整)一邊組織(建立運作模式)的工作方法。
為了能做到一邊應付、一邊組織,創辦人要努力做好有效溝通,讓團隊成員與自己目標一致。
畢竟創業維艱,在存活階段團隊必須要能形成高度共識,資源有限之下團隊每個人都要能多工,肩負數個工作任務與專長,
同時有更大的彈性空間來因應策略改變下的組織調整。
成功(Succeed)
從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存活下來的企業,這個階段要著重的就是如何「規模化」在存活階段已被驗證過的商業計畫。
此時邁向成功階段時最重要的策略精神則是驗證該商業模式「規模化」的各種假設與前提。
作者在文章當中提到了很多規模化的思考細節,這些重點的確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我主要想用一個簡單的概念來整合規模化的策略思維:複製。
我認為規模化的重點在於能夠大量且快速的「複製」;複製創辦人/創業團隊的成功決策模式到更多的團隊當中,所以有更多的人可以做出成功的決策。
複製在一個地區市場或利基市場的成功商業模式,讓企業可以從一到十、甚至到百倍的擴展。
除了大量之外還得快速複製,此時創辦人/創業團隊必須要建立及推廣重視速度的文化與價值觀,並且避免讓組織為防呆建立起層層節制的官僚體系。
確保團隊迅速複製這樣的思維,可以快速執行、快速修正、快速迭代,最終的結果就是快速的擴展。
谷歌超越雅虎,亞馬遜稱霸全球電商,就是成功掌握大量且快速「複製」這個策略的精隨。
永續(Sustain)
可以熬過存活期與成功期,即證明了企業確實具備發展成大型企業的潛力。
為了能永續發展,企業所採取的策略就是必須讓組織發展出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y),
以一個有生命的個體般,能因應外在環境的改變來調整企業內部的資源與知能,在成長停滯前準確的發展出第二條,甚至第三條成長曲線,
企業是否能永續成長的秘訣在此。就像是亞馬遜除了電商之外發展出AWS企業雲端服務,讓該企業出現第二座強勁的成長引擎。
此時,創辦人是否能維持原有創業家精神對於這個策略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亞馬遜的貝佐茲從創業以來,一直保持著創新、積極、與冒險進取的創業家精神,這也是這家企業能夠越來越強大,成為新經濟與新零售典範的關鍵驅動力。
掌握如何從存活、成功、到永續經營的3S策略關鍵,對任何階段的企業而言都是進退生死般的大事。
值得讓所有創業者、經營者、以及高階主管細細品味與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