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和員工想得不一樣?
你覺得應該不是我的應該!!

Anita Chen 高績效教練

英國頂尖商學院畢業|美國執照行政管理顧問|15 年以上企業管理經驗

今天我想要探討的是一個有趣而又常見的主題:老闆和員工想得不一樣?你覺得應該不是我的應該!!在職場上,我們常會發現老闆和員工對於某些事情的看法可能大相逕庭,這種差異可能體現在許多方面,從目標與重點的差異到執行結果的認知,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遠!

舉個例子,公司老闆想要實施彈性工作時間政策,認為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滿意度,進一步可以吸引更多有才華的人才加入公司;但員工的想法,正面來說,部分員工可能會贊同這項政策,因為它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避免交通擁堵等問題。但也有些員工可能會擔心,這樣的政策可能會增加他們的工作壓力,變成需要 24 小時待命,看似自己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了,結果晚上九點同事發了訊息來追另外一份資料,不做就像不負責任,但搞得整天都需要一直處理工作,似乎沒有比較好的平衡生活……

在這個案例中,老闆和員工的想法不完全一致。老闆可能更關注的是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吸引人才,而員工則更關注的是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及工作壓力的增減。所以這就延伸出來,如何運用溝通交流,來化解這些意見分歧變得相當重要!

讓我再分享另外一個故事,有一家製造公司,老闆心急火燎地宣佈了一個新產品研發計劃,希望員工全力參與。老闆認為這對公司的未來至關重要,而且認為所有員工都應該知道並參與這個計劃,他強調了這個計劃的重要性,並呼籲所有員工積極參與,表示這將是公司未來成功的關鍵。老闆分享了許多關於新產品的設計概念和市場潛力的信息,並期望員工能夠對此保持高度的興趣和投入。

但!在場的員工中,有些人可能沒有像老闆想的那樣興奮,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與新產品研發計劃沒有直接關聯,或者可能覺得老闆宣佈的信息對自己的日常工作並沒有太大影響,甚至於部分員工會覺得,有了這個新計畫,那你要招募增加人手嗎?不然,我的工作不就變多了、壓力變大了?!員工可能對公司的長期戰略不夠了解,所以他們對新計劃的價值和重要性產生很多疑惑。在這個例子中,老闆認為員工應該對公司的新產品研發計劃感到興奮並積極參與,但實際上,一些員工可能對此感到冷淡或困惑。

這兩個例子,就真的可以讓我們理解到,在人際互動上、職場工作上,沒有那種你應該知道,跟這你應該可以同意,立場不同看一件事情的觀點就截然不同!這就讓我得再次強調了在職場中,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性,無論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是老闆還是員工,這都是不容忽視的一個議題。

老闆和員工之間想法的不同可能會呈現在許多方面,以下是三個常見的狀況:

一、目標與重點不同:

老闆可能更關注企業的整體利益和長期發展,因此他們的目標通常會集中在業績增長、市場份額擴大、降低成本等方面。

員工則可能更關注個人的發展和生活品質,他們的重點可能在於工作滿足度、薪酬福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

舉個例子:老闆可能更關心企業的利潤增長、期待員工積極進取,而員工可能更關注他們的工作環境和晉升機會。當老闆說我們週末要來安排企業內部培訓,員工可能就會想要要求加班費了….

二、風險承受度不同:

老闆通常承擔著企業的風險,他們可能更願意冒險以追求更大的回報,因此他們對於創新和變革的態度可能更開放。

員工則更關心個人的穩定性和安全感,他們可能更傾向於選擇穩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並且可能對風險持較保守的態度。

舉個例子:老闆可能願意投資於新的技術和系統來提高效率,但員工可能擔心這些變化會增加他們的工作壓力和負擔。最常見的就是老店餐廳,開始要引進收銀系統的時候,那些資深服務人員就開始抗議了,說著:我不會電腦啦…

三、溝通風格和期望不同:

老闆通常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需要作出決策和指揮行動方向,因此他們可能更傾向於直接、正式的溝通風格。

員工則更希望與老闆和管理層保持開放、親近的溝通,並且希望能夠傾聽他們的心聲和想法。

舉個例子:老闆在開會的時候,可能會打斷簡報者的表達,直接問,所以重點是?這樣做可以有什麼成果?但是員工可能會想要將這整個專案過程所遇到的問題、研究過程、仔細地一一道來,讓老闆了解自己有多努力……

這些是老闆和員工之間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同之處,這些會在無意的情況下,造成了許多講不明白的溝通衝突,這可能導致老闆失去了一位好員工,或是員工離開了一份好工作。解決這些困擾的關鍵在於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來化解這些立場上本質認知的不一樣!

在 TED Talks 有一段非常經典的演講影片〈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動行為〉,主講人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他是一位作家與激勵演說家,他在影片中提到他非常著名的黃金圈(Golden circle)法則,告訴我們具啟發性的領導力都以一個問「為什麼」的黃金圈開始。而【價值型】的溝通版型,所使用的就是西奈克的黃金圈。

用這個黃金圈溝通來傳遞企業營運模式給客戶知道,由內而外,共有三層:最內層是 Why 為什麼?它指的並非賺錢,它是一個目的、使命和信念,例如公司為什麼存在?別人為什麼要在意你們的商品?這是在告訴人們這家企業是「為什麼」而做。第二層是 How 怎麼做?有些公司知道怎麼做好自己的工作,諸如專業流程、獨特賣點,他們通常用「怎麼做」來解釋為何自家產品或服務不同或優於其他事物。最外圈、第三圈是 What 做什麼?它是去說明公司提供什麼商品,或自己在組織內負責什麼工作,就是用做什麼來去闡述自己的企業。

運用這個原理在領導管理上,在日常指揮、下命令的溝通模式,就是依序運用 Why、How、What,來傳遞訊息能更避免不必要的質疑與反對、更能促進團隊成員的支持。

當主管給予命令或是指導要求時,所採取的溝通模式是,先說明為什麼,這會是一個目的、使命和信念,例如為什麼公司要導入這個作業系統?為什麼公司在下個月會需要業績目標成長兩倍?這個為什麼是給予人們一個去執行它目的、也會是真正吸引大家支持的理由,不是這個命令要做什麼或怎麼做,而是「為什麼」而做。因為當你獲得團隊成員的認同之後,如何做和怎麼做都可以相對容易協調了。

接著再來讓團隊成員了解這個計畫將要如何做,這個區域我也建議主管在發布命令前,事先要組織分配好如何做,或許不需要到完整的細節,但大方向的順序、或是執行工作分配應該要有初步的概念,所以能夠讓部屬們知道這個目標是可以達成的,而不僅僅是一個空談。

接著最後一步就是宣佈要做些什麼事情,有哪些步驟需要執行、或是有哪些資料需要備妥、或是有哪些工作需要安排。如果主管在溝通指揮的時候,嚴守這個原則來佈達命令,先說明為什麼獲得共識後,接著在如何做得到支持,接著在這個最後步驟,說明做什麼的階段,你甚至可以讓大家參與討論和規劃,獲得最佳的執行方式。這些溝通技巧,可以成功地化解「你想的和我不一樣」!我也將自己多年的領導管理心法,寫成兩堂課,讓職場的衝突不必是難以化解的問題,也不需要因為溝通不良就覺得員工難帶,推薦給你:一叫就動,高效主管領導學團隊必備:處理職場衝突的溝通術,相信可以幫助你擺脫這沒完沒了的認知落差、溝通誤解問題。